五府千歲是隋代末期人氏,隋煬帝執政時荒縱無道,戰爭四起,百姓生活非常困苦。

當時李、池、吳、朱、范五人,乃是結拜為生死之交的異姓兄弟,知道隋煬帝不是他們所欲輔佐的明君。

於是變賣家產,賑濟百姓,五兄弟相偕投靠唐高祖,幫助高祖打敗隋煬帝,建立唐代。
 

唐武德五年(六二二年),五兄奉命領兵平定廣州,路過九江時又智擒叛賊輔公佑,回京之後。

唐高祖嘉許其功勞,賞賜奴婢。

但是五兄弟生性仁慈,不但使百名奴婢回歸故里,又贈送金銀,從此五兄弟的仁慈以及豐功偉績傳遍各地。

 

 

李府千歲

李府千歲本名李大亮,領導這個神威遠播的神界團體,在五府千歲中排行第一,因此信徒又稱呼祂「李大王」。根據南鯤鯓方面的記載,李大亮,是唐朝的開國功臣,也是五位王爺中目前唯一在史書中找到記載的王爺。根據《舊唐書》記載,曾受唐高祖李淵封為金州兵馬總管,五十九歲時逝世。

李大王的專長是擇日,據說當時代天府從建廟、選建材、金身開光點眼,都是由李大王一手包辦,是文武全才的治世能臣。

瑞典王爺 南鯤鯓李大王興到歐洲

王爺在台灣是強勢信仰,光是要弄清楚王爺有多少姓氏、有幾位都是個難以統計的大工程,而王爺神威遠播,鯤鯓王曾經興到瑞典,是少見的海外分靈,被稱為「瑞典大王」。

這位興到瑞典的王爺,是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中排行第一的李府千歲,本名李大亮,專長是擇時看日。南鯤鯓代天府內除了神明開基金身之外,還有許多的神明副駕,以及分靈在外的金身。
南鯤鯓李府千歲曾分靈至瑞典,被稱為瑞典大王。

這尊「瑞典大王」最明顯的特點,就在於祂的底座寫的是英文,而非傳統的中文。原本應該刻著「南鯤鯓李府千歲」的底座,刻的是「HIGHNESS LEE,NAN-KUEN-SHEN(TAI TIAN FU),TAIWAN REPUBLIC OF CHINA」,意思就是「李殿下,南鯤鯓代天府,台灣中華民國」

這尊神像的由來,是在民國七十年時,有一位台商要到瑞典去發展,就到南鯤鯓請了一尊李大王的分靈金身,到瑞典供奉,祈求一切平安順利。而在金身底座的神明聖號則以國際通用的英文雕刻,讓外國朋友也能了解這是哪位神明。

鯤鯓王的神威不僅僅限於台灣,除了今天介紹的「瑞典大王」,南鯤鯓代天府在泰國已經有兩間分靈廟,且分香與分靈遠至美洲,由此就不難想像,鯤鯓王的神威有如何的強大了。

池府千歲

池府王爺本名池夢彪,在五王中排行第二。據說池王爺是唐朝人,曾隨唐太宗遠征高句麗。某次得知玉帝指派瘟神要到人間散播瘟疫,池王爺為了救天下百姓,設法將瘟神帶在身邊的瘟疫藥全吞進肚中,因而毒發身亡。現在池府王爺的金身呈現黑臉就是這個原因。

 

同時池府王爺也是討海人的守護神,據說討海人只要能請到池王金身在船上供奉,當天必定滿載而歸。池王的脾氣和嫉惡如仇的性格也十分出名。

二王好流水 池府王爺各地展神蹟
池府王爺在信仰群眾的基礎上不惶多讓,同時亦留下了不少傳奇故事。
池府王爺的信仰在台灣流傳甚廣。

若以五府千歲系統的記載,池府王爺本名池夢彪,在五王中排行第二。池王爺是唐朝人,曾隨唐太宗遠征高句麗。某次得知玉帝指派瘟神要到人間散播瘟疫,池王爺為了救天下百姓,設法將瘟神帶在身邊的瘟疫藥全吞進肚中,因而毒發身亡。現在池府王爺的金身呈現黑臉就是這個原因。

在台灣海線有許多討海人都是拜池府王爺,據說只要討海人請到池王金身供奉在船上,當天必然滿載而歸,所以流傳著一句話,叫「池王爺,發財神。」然而池王信仰流傳超過百年,如今的祭祀族群早已沒有限定於討海人,各行各業各地都可以看到敬拜池王的信眾,例如雲林虎尾的德興宮也主祀池府王爺,號稱「大崙腳池王」,祂的信眾就遍布五十三庄。

池府王爺留下許多傳奇故事,以南鯤鯓代天府為例,包含開基老池王在內的開基池王就有十尊,但並不按照順序排,老池王排第一,後面幾尊分別是「五百力池王」、「鹿港池王」、「保生池王」、「新池王」,接下來才以順序稱呼為「開基二池王」到「開基七池王」。

「五百力池王」是老池王副駕中故事最多的池王,在七股、布袋各地都留下傳說,根據郭玟成先生的研究,「五百力池王」的典故應該來自於新營,古早時期,新營當地每十二年都會舉辦一次科儀,原本都是請開基三王,結果那一年不巧,開基三王已經被其他庄頭請出去,南鯤鯓的執事向新營信眾介紹了一尊池王,並推薦這一尊池王很厲害,七股、布袋都搶著迎這尊。

開基三王被請走了,來請王爺的信眾只好請了這一尊回去,但用四輦扛池王回去時一直碎念,說沒有請到開基三王,回去會被老人家念。殊不知四輦一回到廟埕,馬上起駕,四個扛四輦的年輕人被池王神轎甩的昏頭轉向,後來甚至將頭籤插入廟前給信眾洗手用的石春臼,將石春臼舉起來。後來信眾將石春臼拿去秤重,重五百六十斤,也因此被信眾稱為「五百力池王」。

布袋也流傳一個故事,曾經有某位信眾被醫生判定沒救了,要準備後事,人都放到棺材裡了,「五百力池王」剛好趕到當地,直接抓一個生乩,指示道:「人根本沒死,不必蓋棺。」眾人打開棺材,果真如池王所言,所以「五百力池王」又有一個稱號叫「開棺池王」。

池府王爺的聖誕是農曆六月十八,在這一天,信仰池府王爺的信眾都會虔誠的替池府王爺祝壽,除了祈求平安,也請看顧信眾超過百年的池王,世世代代的守護自己的家園。

吳府王爺

吳府千歲本名吳孝寬,據說是初唐時期之人,在五王中排行第三,是五位王爺中唯一一位沒有鬍鬚的王爺,別看吳三王一副斯文的外貌,若提到驍勇善戰,祂也許在五位王爺之中排行第一,所以留下的故事也特別多,例如「吳王斬私佛」、「佳里掃蕩陰魂」、「管束中草坔陳將軍」、「大眾爺擋吳三王」,都是為人津津樂道的故事,也有人開玩笑地說三王爺是「掃黑組」,因為祂處理「卡到陰」的事情不喜歡處理「一個」,而是處理「一整群」。

 

 

但別看吳三王驍勇善戰就忘了祂的專長,三王爺擅長「踏地理」,信眾若是在搬家、開店上有什麼疑問,都會來請三王爺指示。三王爺降駕時都非常兇猛,手轎敲壞是常有的事,但這代表三王爺刀子嘴豆腐心,祂是關心信眾才會這麼兇。

吳王斬私佛


台灣王爺何其多,幾乎各姓氏都可以找到王爺,但若要提到驍勇善戰的,吳府三千歲應該可以排進前五名。在南鯤鯓李、池、吳、朱、范五王中祂排第三,所以人稱吳三王。而大家最怕的卡到陰,是吳三王最熟悉的業務範圍。

吳三王是南鯤鯓五王中唯一沒有鬍鬚的王爺,據說是唐朝人,幫助唐高祖開國有功,後來與其他四位結拜兄弟飛升成仙,即今日的南鯤鯓五王(亦有一說法是成仙後才結拜)。

吳三王的故事很多,保庇NOW最早提到的故事是南部流傳已久的「吳王斬私佛」,據說有些私壇所供奉的神明並非正神,吳三王在降駕後會一一詢問來歷,並要求給出三個聖筊,若連三個聖筊都給不出來,就代表沒有資格享受人間香火,當場就斬掉。

再來是吳三王南巡台南佳里的故事,1923年時台南佳里一代怪事頻傳,據說是當時「蕭壟事件」死亡的冤魂在作亂,因此佳里當地的耆老決定到南鯤鯓請來吳三王,並會同北港天上聖母以及金唐殿的三位王爺,展開一次大型掃蕩,由吳三王神轎搗毀佳里境內的數十處有應公廟以及無人居住的鬼屋。而這些為亂鄉里的冤魂吳三王並沒有直接消滅,或許是因為祂們也是死於冤屈,就交由佳里當地的孔德尊王幫忙管理。

而在其它故事中吳三王的驍勇善戰的個性更是表露無遺,網路上流傳過一個故事,某戶人家遭到冤魂索命,冤魂附身於某乩身,表示自己有索命帖,原本由安溪三城隍將駕出字的手轎忽然改為南鯤鯓李王出字,李王為南鯤鯓五王中的老大,親自與索命冤魂談判,好說歹說冤魂就是不答應,之後連同安溪三城隍與赤山佛祖出面談判都無法解決。

故事最重要的就是這個BUT,正當雙方談判面臨僵局時,李王突然自手轎退駕,隨即重重往地面一敲,原來吳三王降駕了。吳三王劈頭就出字罵那冤魂,表示祂的結拜大哥李王親自出面談判都不給面子,不然大家回去各自點兵作戰,我吳王也順便清世路,反正也有段時間沒有大掃蕩了。那名持有索命狀冤魂未料到吳王如此性格猛烈,後來在吳王多次的主導之下,總算了結了這次冤魂索命的事件。

故事中的索命狀應該是近期流傳的「索命黑令旗」,即冤魂到主管因果的神明處告狀後,取得的「索命許可」,據說冤魂擁有索命狀,神明也莫可奈何,只能談判,所以故事中的安溪三城隍、赤山佛祖、李王都嘗試跟冤魂談判,但未料吳三王連索命狀都不怕,甚至連開戰都在所不惜,由此可見,吳三王的驍勇善戰與性格火烈並非浪得虛名。

但是吳三王也不會沒事就清理陰魂,如果還能談、還能商量的陰魂、鬼王,常常最後的結果都是歸入麾下,只有那種真的沒得談又據地為王為害鄉里的,才會被清掉。大家是不是覺得住在台灣有神明的看顧真的是十分幸福的事呢?

佳里掃蕩陰魂

佳里廣安宮,主祀孔德尊王,位於台南市佳里區,原稱「樹王公」、「樹王廟」。孔德尊王的祭祀在佳里一代開始的很早,據說可以追溯到康熙年間。祂雖然管理陰魂,但請先不要慌張,因為這背後有著一段傳奇故事。

西元1895年開始台灣由日本統治,日本某親王(據說是北白川宮能久親王)率領軍隊登陸台灣,並一路南下掃蕩,在今日台南一帶遭到暗殺身亡(能久親王的死亡地點目前仍未有定論)。

日本軍隊失去統帥,全軍上下接近瘋狂,因而展開報復行動,在軍隊行經的蕭壟(今佳里)血腥屠殺了當地民眾,也就是俗稱的「蕭壟事件」。因為死亡的人數過多,所以蕭壟一代有許多的有應公廟,用以祭祀這些死在日軍手下的亡魂。

到了1923年,佳里一帶非常不平靜,大大小小各種事都有,有人夜晚看到鬼火,也有診所救治完病人後收到冥紙。一時間,佳里各地人心惶惶,後來在地方耆老開會商量後,決定恭請北港天上聖母以及南鯤鯓代天府吳府王爺南巡。

南鯤鯓吳三王與北港天上聖母到達佳里後蒞臨金唐殿,由吳三王、北港天上聖母會同佳里金唐殿的三位王爺,以及佳里一帶的眾神明展開「掃蕩」。所謂的「掃蕩」,是神明指示搗毀佳里境內的三十多間有應公廟,順便掃除一些無人居住鬼屋。

而被掃蕩的這些孤魂,在吳三王等神明的商議之下,交由佳里廣安宮的孔德尊王管理。為此,佳里廣安宮在廟旁建設了一間將軍府,原本的有應公改稱為將軍爺,受人祭祀,同時也受孔德尊王管理、約束。至此,佳里一帶平靜安樂。

孔德尊王受委託負起這個重責大任,所以在蕭壠香中領有「安撫孤魂令」,雖然祂管理陰魂,但並不代表廣安宮是陰廟。而一肩扛下這個任務的孔德尊王,是非常值得敬拜的神明。

管束中草坔陳將軍

吳三王的霹靂手段在台灣民間是有名的,祂時不時就喜歡來個大型區域掃蕩,是神界有名的掃黑專家,所以故事特別多,今天要說的,是吳三王在學甲中草坔留下的一個故事。

學甲中草坔曾經有一段時間非常不平靜,夜晚時村庄飄著青綠色的鬼火,讓當地居民人心惶惶。居民求助於學甲慈濟宮的保生二大帝,保生二大帝駕降表示:「有陰魂得到好地理,想裝金身,並無不可,但需謹慎為之。」保生二大帝同時指示金身的尺寸以及開光日期,同時慎重交代:「開光後一個月內,金身不可見血光,否則後果不堪設想。」並賜名「陳烈爺」。

神明有交代不可為,但人類就是偏偏會去遇到。在「陳烈爺」開光後即將滿一個月前,一對兄弟在「陳烈爺」金身前大打出手,結果一個沒注意就打到流血了。

見血光的結果就是「陳烈爺」入邪,除了每天在中草坔作亂之外,連中草坔當地的溫府王爺要駕降都被搶走乩身,綠色鬼火再度亂晃,居民陷入另一次的恐懼之中。

中草坔居民再次請出保生二大帝,但保生二大帝是文身神明,是個斯文神,對於「輸贏」這種事比較不在行,畢竟祂的專長在醫藥救濟。因此,保生二大帝指示村民,到南鯤鯓請吳三王與萬善爺同來處理。

吳三王與萬善爺都是戰鬥力非常高強的,畢竟在爭地理前兩位可是打成平手,而兩位神明聯手出擊,「陳烈爺」怎會有任何機會?

據說當天吳三王的四輦往鬼火一指,鬼火隨即落地,吳三王與萬善爺配合行動,隨即以四輦壓住「陳烈爺」金身,並指示祂要把「陳烈爺」帶回去管束再教育。

吳三王的四輦隨即直奔台南東嶽殿,將「陳烈爺」交給東嶽大帝管束,並指示一年之後再來請回金身。之後又覺得「陳烈爺」這個名子太剛硬了,指示改為「陳將軍」。

而管束一年後的「陳將軍」當然是穩定多了,因此被歸在中草坔溫府千歲麾下,當地居民對祂的信仰也十分虔誠。原本由當地居民輪流供俸的溫府千歲,近幾年也開始建廟工程,廟名曰「中隆宮」。等待建廟工程結束後,「陳將軍」自然也會請入廟中,受當地居民的香火祭祀。

大眾爺擋吳三王

南鯤鯓吳三王霹靂手段是有名的,話說1923年吳三王到佳里打破所有的有應公廟,將陰魂都交給佳里廣安宮地孔德尊王管理。其實,這個故事還有下半集。

佳里的有應公廟全打破,鬼屋也除完了,作亂的孤魂也請孔德尊王管理,吳三王的行程是繼續南下進入府城巡查。未料,在吳三王神轎與各路陣頭在經過曾文溪大橋時,轎班人員全部恍神,就算換了人去扛神轎,也是立刻神智不清,吳三王與祂的信眾全都過不了橋

此時,一個信眾被「抓生乩」,表示佳里那些被吳三王打破的有應公廟中,仍有個別突出的頑劣份子,不想受孔德尊王管理,就一路南逃,逃到四草大眾爺廟,請大眾爺幫忙出氣。此時是四草大眾爺率領陰兵陰將阻擾吳三王。

據鄉野傳說表示,當時那些陰魂跟大眾爺說:「佳里的廟都被吳三王拆光,如果吳三王過曾文溪,我看大眾廟也會被拆掉。」大眾爺本不想相助,無奈那些陰魂大鬧大眾廟,大眾爺無奈只好出兵相助。

雙方就這麼在曾文溪大橋上僵持著,僵持的時間說法從有三四天、也有一個月,總之,是段不短的日子。

而化解這個僵局的,是樹仔腳寶安宮的康府千歲。不久前吳三王在佳里拆有應公廟時,康府千歲也有協同出力。據說康府千歲在得知吳三王被大眾爺的陰兵陰將阻擋時,隨即帶領五營兵馬相助,化解僵局,讓吳三王繼續南巡。也因此樹仔腳寶安宮至今仍有一隻「吳王令」,是雙方交陪的證明。

而以吳三王的滿點戰力,何以會被大眾爺阻擋而不出手,我個人認為,應該是這樣的:

第一、四草大眾爺是迫於無奈,並非真的有意對抗吳三王。

第二、吳三王戰鬥力實在太高。認識吳三王的朋友應該都知道祂的戰力有多高,如果真的有意出手,陰兵陰將絕不是對手。如果在輸贏的過程中,一個不小心傷到四草大眾爺那就不好收尾了。

吳三王請寶安宮康府千歲協助處理,是最不傷和氣也讓傷亡降到最低的方法。由此可見,這位人氣爆表的吳三王,不只是戰鬥力高,也是非常有智慧的神明,這也是理所當然,畢竟吳三王的另一專長可是踏地理,智慧不夠高還做不來的。

朱府王爺

朱府王爺本名朱叔裕,據說也是唐朝人,擔任過吏部尚書。在南鯤鯓的五位王爺中,朱府王爺算是很特別的一位,因為其餘四位王爺都會出巡,但朱王爺並不會,因為祂有重大的任務,就是留守廟中,替信眾出籤詩。

 

當過兵的朋友都知道留守的主官責任有多重大,而朱王爺就負起了這個重責大任,如果是內行人,都知道求籤詩找朱府王爺所得到的籤詩又快又準,這也顯示了朱府王爺的決斷力以及謀略力非常高。

朱府王爺留守代天府 專門出籤詩

朱府千歲在南鯤鯓五王之中排行第四,所以又稱朱四王。四王爺本名朱叔裕,聖誕為農曆八月十五。據說朱四王生於唐朝,曾擔任過吏部尚書,逝世後被封為王爺,其餘生平較難考證。

南鯤鯓的五位王爺,李大王會出巡澎湖、池二王負責出巡高雄(一說北部)、吳三王負責出巡府城、范五王負責沿海一帶,只有朱府千歲負責留守南鯤鯓。這並不是因為朱府千歲不愛出門,而是祂身負重要任務,就是幫前來的信眾出籤詩。

表面上看起來不出門的朱府千歲似乎沒什麼特色,但這是錯誤的觀念,因為當過兵的朋友都知道,留守主官的責任有多重大,是不是要下指示給一分鐘待命班是祂的責任,負責幫來代天府求神明解惑的信眾解決問題,也是朱府王爺的責任。所以朱王信仰在台灣各地都非常興盛,並非浪得虛名。

這當然不是說其他王爺的籤詩不準確,而是內行人都會了解,到南鯤鯓內要求籤詩,稟告朱府王爺所得到的籤詩又快又準,這也顯示了朱府王爺的決斷力以及謀略力非常高。按照古代的說法,朱府王爺是運籌帷幄的軍師,現在的話則偏向高級顧問,任何能讓你猶豫不決的事,朱府王爺的籤詩都可以為你解惑,但前提是不能做壞事,不然朱府王爺絕對不會理你。

范府王爺

范王爺在五位王爺中排行第五,除了本身斬妖除魔的本領高超,祂精通醫理也是十分出名的。在以往醫藥不發達的年代,有許多病危的病人都是被范王爺救了回來,即使到了現在,范王將病人從鬼門關前拖回來的故事也沒有少過,再加上范王在日治時期處理屏東公園的鬧鬼事件,讓人更加信服這位文武全才的王爺,若以現代人比較熟知的形象來說,「醫龍」裡的「朝田龍太郎」的形象就跟范王爺很像。

 

 

范王爺精通醫理 文武全才斬妖除魔

范府千歲在五千府千歲中排行第五,本名范承業,相傳為隋末唐初之人,與李大亮、池夢彪、吳孝寬、朱叔裕結為異姓兄弟。但五位千歲爺除了李大王可找到史料外,其餘千歲爺的生平事蹟較難考證。

鯤鯓的五位千歲爺各有專長,李大王擇日、池王好水路、吳王踏地理兼大型掃黑、朱王留守代天府出籤詩,而今日要介紹的范王爺則在醫理上堪稱絕倫。

在以往醫藥不發達的年代,若鄉民有了急症或難以根治的疾病,第一個想到的不是看醫生,而是到廟裡求神明。范王爺就扮演了這個角色,因此在傳說中,被范王爺救回來的人特別多。即使到了現在,范王爺救人的故事依然沒有少過,有不少藥石罔效、連醫生都即將放棄的重症病人,都是范王爺從鬼門關前拖回來的。

但范王爺可不僅僅專精醫理,當一位醫生就滿足,這位王爺斬妖除魔的本事也是一流的。現在鹽水區的普照宮主祀范王爺,就有著一個故事:當年盟軍轟炸台灣,鹽水附近因為有糖廠而成為轟炸重點,死了不少生靈,范王爺某年出巡,行經此處,抓了一個「生乩」,表示「此處不平靜,先將我的『范王令』鎮守在此,未來再雕刻金身建廟。」就這樣,從一隻的「范王令」開始,如今已成一間靈感無比的普照宮,都是范王的神威。

當然范王爺的神蹟不僅於此,據說1923年時,屏東公園內怪事不斷,就算是大白天都沒人敢進去,當地居民就在范王爺南巡時,請范王處理。據說范王爺的神轎一到屏東公園,隨即衝向公園中的一座有應公廟,據說范王神轎對著有應公廟一指,有應公廟的香爐隨即燃燒,木匾掉落,並流出一片青水。而被范王爺處理過後的屏東公園,至今仍一片祥和。

這位醫術高超且武力值爆表的神界醫生,若要以現代人比較熟知的形象來說,「醫龍」裡的「朝田龍太郎」醫生就跟范王爺很像。而范王爺在台灣的信徒難以勝數,甚至神威遠播海外。

五位王爺可以說每一位都是文武全才,再加上各有其專長,這也不難理解為何五王信仰在台灣如此興盛,一個能興盛超過百年的民間信仰,絕對不是偶然。

 
 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五府千歲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童 的頭像

    新一點靈

    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