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府千歲 第一次建廟 相傳是在南鯤鯓沙汕,地理風水上屬於「浮水金獅活穴」。

這個活穴有三件寶物:
一、白榔樹:相傳急水溪是一條盲龍,無法自行向流。而白糠榔樹生於廟後,是浮水金獅的尾巴,急水溪就是靠獅尾的招示,左沖右轉,九九八十一轉後才能到達海面,也因此鯤鯓山才能免除山洪的侵襲。
二、白馬鞍藤頭:這件寶物生在海底,根藤密佈纏繞,具有保持水土和轉海水為淡水的功用。
三、烏金石:位於「石井崙」的井邊,是漁民汲水時的踏板,相傳可以避水氣,更可以防止海水倒灌。

這塊地當時是由 三王吳府千歲親自起駕,選定吉地在南鯤鯓的南邊,大王李府千歲也大顯神通,將金紙變成白銀,並且化成漁民遠渡福州買杉、泉州購石、漳州沽磚瓦,又租船將這些建材運回南鯤鯓,隨後展開建廟工程。

神廟建築期間,泉州名雕刻師「媽福師」受五王託夢,隻身來台雕刻神像,原王船內的神木劃有六段,媽福師依指示取前五段雕刻成五王金身,第六段雕刻成中軍府,也就是現在所說的「開基正身」神像。
神像完成後,五王選擇吉時於四月二十六日午時開光點眼,由高功法師主持,點睛後神像鏗然有聲,振動不已,其中三王振動最為激烈,足足有半個時辰之久。

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之下,終於在康熙元年(西元1662年)完工,稱為「南鯤鯓廟」,因為是開台首廟,所以也叫做「開山廟」,而五府千歲也因此被尊為「南鯤鯓王」
鯤鯓三寶的地靈顯赫,使得「鯤鯓王爺」的神威更加遠播。不料,有一天來了一個和尚,這個和尚曾因破戒,遭受過五王的譴責,因而懷恨在心,知道五王在這裡建廟,特地前來報復。他利用夜深人靜的時候,砍倒白榔樹,並挖出樹心而去。

後來,荷蘭人(昔稱紅毛番)又盜走烏金石,並且掘取白馬鞍藤頭,而當百榔樹被破倒時,整座鯤鯓山悲鳴三晝夜,繼而引起海 嘯,經歷這兩件事後,南鯤鯓的地理敗壞,再也經不起任何山洪、海潮的沖蝕而被海水 吞噬。不久,山崩海嘯、山洪暴發,南鯤鯓海汕就這樣慢慢被海水吞沒了。

於是有了第二次建廟,並就成就一段和「囝仔公」的機緣,一段「銅針」和「銅錢」的故事…….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童 的頭像

    新一點靈

    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