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道教淺談 (26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仙宗要義講記第一卷

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仙宗要義講記第三卷

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38.上德不德是以有德。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。上德無為而無以為。下德無為而有以為。上仁為之而無以為。上義為之而有以為。上禮為之而莫之以應,則攘臂而扔之。故失道而後德。失德而後仁。失仁而後義。失義而後禮。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。前識者,道之華而愚之始。是以大丈夫,處其厚不居其薄。處其實,不居其華。故去彼取此。

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.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無名天地之始。有名萬物之母。故常無欲以觀其妙。常有欲以觀其徼。此兩者同出而異名,同謂之玄。玄之又玄,眾妙之門。

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清靜經全稱<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>或<太上混元上德皇帝說常清靜經>
在<正統道藏>洞神部。本文類,一卷,三百九十餘字,是道教日常持誦的功課

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老子,是道教各宗派共同的祖師,因此都奉祂為太上道祖或李老君。

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道藏闕經目錄》,上下兩卷。不著撰人。《正統道藏》收入還一部。捲上書題下 小注云:「於舊目錄內抄出」。據該《目錄》最末所列為《煙霞錄》《繹仙傳》《婺仙 傳》等書,是秦志安纂修元《玄都寶藏》時所增入,1可知上云「舊目錄」系指元《玄 都寶藏》目錄,而此《闕經目錄》自是明刊《正統道藏》時,參校元《玄都寶藏》時所 得之缺經目錄。陳垣先生說:「今本《闕經目錄》,即明正統刊藏時校元藏所闕之目錄, 其次第同也。」2明《正統道藏》於正統九年(1444)刊板,此《闕經目錄》當成於此 前不久。

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繼明《正統道藏》和《萬曆續道藏》之後收書最多的道 教叢書。
纂輯者有二說:

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道藏目錄詳注》四卷,明道士白雲霽撰。白氏字明之,號「在虛子」,上元(治 所在今江蘇南京市)人。明嘉宗時南京冶城道士。書成於天啟六年(1626)。見收於徐 世昌退耕堂單行影印文津閣《四庫全書》,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《四庫全書》。 北京文物出版社、上海書店和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出版的《道藏》也附此書,系據上海 圖書館藏繆荃孫舊藏清刻本補入。《四庫全書》本無《道教宗源》《凡例》和《道藏總 目》三篇,而此本有之。此本與丁氏八千卷樓舊藏均題「明冶城白雲霽詳注」。而清刻 《道藏精華錄》亦有《道藏目錄詳注》四卷,署題「遼左李傑若之詳注」,但其提要卻 云: 「明道士白雲霽撰。」此本前附《凡例》《道藏總目》《道教宗源》《白雲觀重修 道藏記》;其卷次、注文與前數本大略相同。

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萬曆續道藏》是《正統道藏》的續集。明正統十年(1445)編成的《正統道藏》, 因搜訪未周,缺漏甚多。加以該藏編成後的一二百年間,又有新的道書問世。故至萬曆 三十五年(1607),明神宗教第五十代天師張國祥刊「續道藏」。

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無上秘要》為目前所知最早的道教類書。北周武帝宇文邕敕纂。據載,宇文邕曾 七次召集道士、名僧和文武百官量定儒、釋、道三教優劣。力主道教居儒、釋之上,因 群臣、沙門反對而未果。後定議以儒教為先,道教為次,佛教為後。但佛教徒仍持異議, 僧道論爭空前激烈。乃於建德三年(574)並廢佛、道二教,勒令僧人、道士還俗。因 其崇信道教,乃下詔立通道觀,設學士,選著名道士、僧人百二十人到通道觀研究《老 子》《莊子》《周易》。又令道士王延校理三洞經圖,撰《珠囊經目》。又據《續高僧 傳·釋彥琮傳》稱,建德六年亡齊後,宇文邕在通道觀道士的幫助下,「自纘道書,號 《無上秘要》」。

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通玄真經》即《文子》。唐玄宗於天寶元年(742)詔封文子為通玄真人,尊《文 子》一書為《通玄真經》,道教奉為「四子」真經之一。

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洞靈真經》即《庚桑子》,或稱《亢倉子》《亢桑子》。唐玄宗於天寶元年(74 2)詔封庚桑子為洞靈真人,尊《庚桑子》一書為《洞靈真經》。道教奉為「四子」真經 之一。

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南華真經》即《莊子》。唐玄宗於天寶元年(742)詔封莊子為「南華真人」, 《莊子》一書亦被尊為《南華真經》。道教奉為四子(莊子、文子、列子、亢桑子或稱 庚桑子)真經之一,在道教經典中的地位僅次於老子《道德真經》。

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沖虛真經》即《列子》。唐玄宗於天寶元年(742)詔封列子為沖慮真人,尊《列 子》一書為《沖虛真經》,道教奉為「四子」真經之一。
宋真宗於景德四年(1007)加 贈「至德」二字,故又名《沖虛至德真經》。

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中國歷史上曾陸續編纂過多種道藏,但多散佚;尤其是元憲宗和元世祖時,道教因 在僧道辯論《老子化胡經》真偽中失敗,至元十八年(1281)世祖詔令除《道德經》外, 其餘道經印板盡行焚燬,致使元修《玄都寶藏》經板也付之一炬,損失慘重。因此道藏 亟待重修。明永樂(1403~1424)中,成祖朱棣崇道,因敕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纂校 道藏。據張宇初《紫霄觀記》(載《光緒江西通志》卷一百二十三)自述: 「永樂四年夏,予承旨纂修道典。」又《皇明恩命世錄》卷三《命編進道書敕》云: 「敕真人張宇初:前者命爾編修道教書,可早完進來,通類刊板。故敕。」末署日期為 永樂四年十一月十九日。張宇初奉命修藏當在永樂四年。其時尚有南昌府玉虛觀道士塗 省躬等應詔往北京校勘道書。永樂八年張宇初卒,其弟張宇清繼領其事,將鋟梓以傳。 功未就緒而成祖死,其事遂被延擱。至英宗正統九年(1444),乃詔領京師道教事邵以 正督校大藏經典,「於是重加訂正,增所未備」。參與修纂者有道士喻道純、湯希文等。 正統十年全藏刊竣。共四百八十函,五千三百零五卷。以千字文為函目,自天字至英字。 《正統道藏》系經折本。每函卷首刊有三清及諸聖像,續有「御制」題識(豎式龍 牌)。其文曰:「天地定位,陰陽協和。星辰順度,日月昭明。寒暑應候,雨暘以時。 山嶽靖謐,河海澄清。草木蕃廡,魚鱉鹹若。家和戶寧,衣食充足。禮讓興行,教化修 明。風俗敦厚,刑罰不用。華夏歸仁,四夷賓服。邦國鞏固,宗社尊安。景運隆長,本 支萬世。正統十年十一月十一日。」卷末有護法神像。均粘接經文。現北京白雲觀、上 海圖書館、四川省圖書館、四川大學圖書館等處藏有此原版《正統道藏》(後兩處均不 完全)。四川大學所藏,版長63.4厘米,5折,每折5行,每行17字;內框26.8厘米, 書長約36厘米。北京白雲觀所藏,經過道光二十五年(1845)重修。帙和封面為黃色, 帙的左上角標有某類字號(一字即一帙)。上海白雲觀舊藏本,亦經同治五年(1866) 重新修補。日本宮內廳本存四千一百一十五卷,據說多為正統本。

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太平經》又名《太平清領書》。東漢後半葉,宮崇,襄楷曾先後分別向順帝和桓 帝進獻此書。宮崇稱此書為其師干吉(或稱於吉)得於曲陽泉水上。故過去有人稱此書 為於吉或宮崇所作。據近人研究,《太平經》非出一時一人之手,是西漢末至東漢順帝 時期逐漸增益而成,於吉、宮崇等僅是其撰人之一,或為集大成者。

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三洞珠囊》,道教類書。該書始見於《太平御覽》引道書目著錄,不題撰人、卷 數。《秘書省續編到四庫闕書目》《通志·藝文略》《宋史·藝文志》皆稱三十卷。明 《正統道藏》太平部所收殘缺甚多,僅為十卷。署題「大唐陸海羽客王懸河修」。王懸 河為唐高宗、武後時道士,弘道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(684年1月15日)於成都建有《道 藏經序碑》二通。而書中引錄唐代續成的《本際經》、新傳的《海空經》和高宗時人尹 文操所撰《老君聖紀》,稱《莊子》為《南華論》而不名「經」,且不避唐諱,可知該 書當編定於武周時期。

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道德真經》即《道德經》,或稱《老子》《老子五千文》。 原為先秦諸子中道家的代表作,後為道教奉為主要經典。唐代尊為《道德真經》。 關於老子和《老子》這部書的時代問題,學術界爭論較大,尚無一致的結論,一般 認為最後成書於戰國時期。《史記·老子韓非列傳》載稱,老子應關令尹喜之請,「著 書上下篇,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」。《老子河上公章句》將其分為八十一章,前三十七 章為《道經》,後四十四章為《德經》,故名《道德經》。1973年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 出土的兩種《老子》帛書寫本,則皆《德經》在前,《道經》在後,文字亦略有差異。 《老子》歷來有多種本於,其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是河上公本和王弼本兩種,道教 以河上本為準。

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藏」的由來與演變

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